醫學教育制度
過去大家對於醫學系的印象都是需要讀七年,然而自2013年開始正式施行六年制醫學系,其目的為將七年級的實習(internship)改在畢業後實施,亦即新制PGY,除了能夠解決七年級時醫師角色定位的窘境,還能與國際醫學教育制度理念相契合;此外,現今有許多醫學生畢業後想先完成其他夢想或是不想行醫,也可減少其花費一年時間當實習醫師。
至於原先七年的課程安排縮減成六年課程,並非將課程刪除,而是將課程前移,以長庚醫學系來說,大二時就會修習生物化學、微生物免疫學、公共衛生等等,而其他醫學系對於課程也有不同的安排。

新制公費生制度
公費醫師培訓制度從民國64年開始即有,其目的在於平均醫師人力資源,像是人力比較不足的地區,或是比較難收到人的科別;而經學者評估之後,認為階段性的目的已達成,於是於民國98年停招。近年來因為社會、就業環境因素,導致一些科別的住院醫師難招到人。因此,衛福部於105學年度重新開始了公費生培育制度,目標在五年內培養500名公費醫師,以增加偏遠地區及五大專科醫師的人力。
除此之外,公費醫師的薪資與一般醫師也會有差距,而出國進修也需要等到服務期滿才可以。在經過6年的下鄉服務之後,有時也會遇到所學的專科無處可用,導致技術退步,若要回到大醫院或是醫學中心執業的話,競爭力上會有些劣勢。如果未來制度上有什麼變化,這些公費醫師也只能乖乖遵守,不太能有所反對,也因此不少人認為這種制度如同賣身。但目前才剛開始實施不到三年,也還沒到這些公費醫學生進入醫院的時候,所以希望政府能在未來的幾年把配套措施都設立好,像是工時的保障、工作環境的穩定度等等,以期達到設置公費生制度最初的目標與對醫療上的貢獻。
105年原定有台大、陽明、成大、高醫、長庚、慈濟、國防醫學院,107年增加北醫及輔仁,108年增設義守大學醫學系
*國防108年的公費生還沒公佈,以前幾年的20人為估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