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需要
封面議題┃2016.10┃宿舍專題

5 comments
文/麥克

  跨性別,通常指個體性別認同與其被認定的生理性別不符者。個體常因為生理與心理性別上的差距,產生焦慮、憂鬱等不同程度的情緒,在社會和人際相處不適應的情形也因人而異。從過去的名詞「性倒錯」、「變性慾症」、「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GID),到現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的「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 ),精神醫學對於跨性別者的認定,逐漸朝向去病化邁進,並且開始正視性別認同的多元性。然而,跨性別者所遭遇的困境仍不斷地在每天上演,例如:性別欄該勾選男性或女性;上廁所該進男廁或女廁。這些問題的選項永遠只有兩個,社會從來沒有給跨性別者第三種選項。大學的男女宿舍,便是一個例子。
  我是一位跨性別者,對於住進二元性別宿舍,是十分不安的。並不是擔心無法和室友相處,而是當我走進宿舍,我一再地被提醒我的生理性別,一再地被提醒我有卵巢而不是睪丸。我依舊記得我第一次踏入蘊德樓,我全身發寒顫抖。因為我的生理性別之便,我輕易地踏入了這棟女宿。其實我內心是惶恐不安的,感覺自己像是個罪犯,鬼鬼祟祟地行走在不屬於我的地方。
  除了男宿和女宿外,身障者有無障礙宿舍,讓他們的生活更便利;學校教職員依據個人狀態可以選擇單身宿舍或眷屬宿舍。那麼,性少數族群的選擇在哪裡?或許有人會說,性少數族群不像身障者,不會因為空間的設置而產生不便,居住在男宿或是女宿,在實際生活機能上並沒有問題。然而旁人所看不見的,跨性別者居住在現行宿舍裡所產生的內心衝擊與矛盾,就不是問題嗎?
  現行的男女宿,因為普遍社會風氣,仍有其存在的必要,然而學生是宿舍的主人,應該有權選擇自己想要並合適的宿舍。台大曾多次發起提倡性別友善宿舍的運動,台灣各學校對於性別友善宿舍執行之可能的相關調查與研究也日漸增多。而在國外,已有許多大學設立性別友善宿舍(gender-neutral housing),以Boston University 為例,其學生可依照自己意志選擇入住性別友善宿舍,並可自由挑選室友,其目的是在落實學生自主權和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性別友善宿舍存在的目的,不僅是讓性少數族群能夠依據自己的需求做選擇,不再受制於二元性別霸權的束縛,能夠舒服自在的居住,同時也讓大家正視這些群體的存在,暸解並尊重他們,落實真正的性別友善與平等。

  其實,我最終期待的是,不需要以性別劃分的大學宿舍。性別,不再是分類的依據。

5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