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決定了什麼?(上篇)

Leave a Comment

公開發表名義:台灣醫學生聯合會(FMSTW)長庚醫學SCORA
作者署名:明瞳


警告:本文因涉及、討論敏感議題且無法避免地帶有些許個人觀點,若閱讀途中有身體不適或心靈碎裂,麻煩右轉離開不強迫你看,勿筆戰(也不要肉搏XD),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I.    「前言」:

相信大家雖然在長庚鬼島修行多月,遠離塵世喧擾,還是有看到新聞、聽朋友說、甚至是在家族Line群裡得知11/24年底公投綁大選的事情。其中包含最具爭議性的「平權公投」和「愛家公投」,雙方爭執不休。到底公投是甚麼?這兩案公投又在講什麼?「平權」到底平不平權?「愛家」真的有愛家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II.  「公投是啥?能吃嗎?:
l   本人對「公投」有個簡單、不專業的定義:當人民想要改變政策、政府想要調查民意的時候,就可以提出公投,讓選民決定未來立法、行政走向。
l   「公投」是人民「創制」「複決」權的展現(由於公投之於兩權內容的界定一直有爭議,故都列入討論,詳情請諮詢相關科系同學們)。通過門檻下修為「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同意票須超過投票人數四分之一」。公投就像一場大型民調,政治人物會依據投票結果判斷對特定議題的支持或反對。不去投票等於讓自己的意見被埋沒、讓別人的聲量變大、讓你的權力睡著。
l   只要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居住達六個月且「投票前一日滿18歲」,就可以投公投。若滿20歲可再投九合一選舉。
l   投票地點是你的戶籍地投票所,16:00截止投票,不要太晚起忘記投票喔!
l   根據統計(2016年總統大選為例),台灣的投票年齡分布偏高。或許年輕人因工作忙碌、厭世無力,甚至社會冷感而不去投票,但是官員們只會看「選票」,不是FBPTT上的酸言酸語;不在現實世界讓意見被政府看到,只會躲在網路上批評時政,空有熱血但浪費寶貴想法是非常不值得的。年輕人是未來社會支柱,但在政策參與程度卻不比老人家;且多數老人家在一些觀念上與年輕人不一定站在同一陣線;與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譴責他們保守拘泥,不如起身投票改變世局。不管你是東漂西漂南漂北漂漂來漂去青年,想要挽救社會、教育、下一代幸福的話,11/24()就快回家投票吧!

III.「愛家公投」:
    「愛家公投」是2018年初,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下福盟)提出的三項公投提案--­婚姻定義公投、專法公投及禁止實施同志教育公投,並將之稱為「愛家公投」。先來看看主文(編號就是投票時的案號):
10.「你是否同意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
11.「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12.「你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規定以外之其他形式 來保障同性別二人經營永久共同生活的權益?」

    10.案強調恢復民法舊有規定「婚姻的權利與義務只限定在一男一女結合」。你或許會納悶,2017年釋憲案748號(同婚釋憲)已經宣布違憲了,幹嘛還提?其實本案關注的地方並不只是在「能不能結婚」,還包括「婚姻的權利義務」,讓身分證上相同性別的愛人雖能結婚,但「失去法律的保障和優惠」,形同買了票但上不了車。雖說公投層級低於釋憲案,不過公投也是民意的反映、執政者修法參考的依據,未來可能出現「同性婚姻關係人不具醫療代理人資格」的狀況。萬一當你的另一半奄奄一息臥倒在病舖,醫療決策權卻不在與他朝夕相處的你身上,而是握在搶爭遺產的兄弟姊妹手上;伴侶身故,有權見他最後一面的可能是從未聯繫的「家人」,而你卻被婉拒於冷冰冰的鐵門外,你會作何感想?

    11.案想要把「同志教育」從教材移除,廣義內容包括性別光譜、自我認同、反霸凌、多元性別傾向等。或許你有很多同志朋友,但你不一定了解多數同志的感受。當你不由自主心儀某人,慢慢接近她(他)、慢慢揭露自我、慢慢和她(他)走在一起時,同志卻得不斷在內心小劇場捫心自問好幾回「我真的喜歡同性嗎?」「他會不會因此討厭我?」。異性戀可以在百貨商場手牽手逛街,獲得魯蛇們羨慕嫉妒恨(?的仰望;同志情侶卻擔心遇到有心人士人身攻擊他們:「噁心」「下賤」「愛滋毒甲」「為何不去死?」。異性戀國中交往被爸媽知道後,或許被罵人被禁足被刪好友;同志小孩除此之外還可能被家人情緒勒索,不交異性就做傻事、被同學當笑話梗、懷疑自己身體有病、質疑自己活在社會上的意義;同志父母更得承受不明就裡的「教育失敗」、「全家有病」、「被神明懲罰」等等攻擊。有些家庭接受同志,但「自己的小孩不能是同志」,看在許多LGBT+學生眼裡,有家卻沒有溫暖,心中煎熬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盡說。順性別(身體是男生,心裡自認是男生;身體是女生,心裡也自認是女生)的人可以無憂無慮走進廁所、逛女裝男裝店、被禮貌地稱呼「先生」「小姐」;跨性別者卻努力掙脫這個奇形怪狀的軀殼、忍受HRT(賀爾蒙補充療法)的頭痛、煩躁、憂鬱副作用、承受他人不知道如何稱呼自己的尷尬、擔心愛人不願意擁抱這具失去生殖能力的身體。你必須知道,多元性別者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往往懷疑了很久、查詢了很多、徬徨得很深;現今社會還無法告訴他們自己「正常」與否,偷偷摸索往往是LGBT+者共同的艱辛回憶。人生很難,他們的人生也一樣艱苦。

不過,教育大眾認識多元性別,或許能改變上述一切。「教育」就是讓學生認識世界上「存在這樣的事物」因而不再恐懼、不再誤解,例如生物課本教我們哺乳類、偶蹄類;地理課本教我們文化圈、國家;同志&情感教育告訴我們不同形式的愛有相等價值。但是生物課不會讓我們學貓叫、學豬叫;地理課不會讓我們變成斯洛維尼亞人、茅利塔尼亞人;所以同志教育也不會讓所有小孩變成同志。多元性別教育及同志教育旨在希望大眾認識多元性別和性傾向,教材內容也不曾(且不會)包含超出理解範圍的成人裸露色情內容。至於情感教育,其實不只包含愛情,還包括各種情緒、互動、關係、角色的建立及處理。好的教育能讓學生見廣識博,大方和自信地交流不同意見,同時也會注意保守分際和包容他人;而逃避、充滿訴訟壓力(後面會解釋)的教育現場則猶如活在封建時代,將導致充滿惡意謠言、無理指控的黑暗社會。今日,是同志受害;或許明日,就是你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僅僅因為某些原因就遭到不明理的對待。

    12.案想要將同性婚姻另立專法,所有婚姻的權利義務(包含醫療代理、財產分配、監護權、遺產等)都要「一條一條」審核送件、討論、公告,才能生效。民法親屬編有約170條,而立法過程曠日費時,黨團又可以「技術性」讓案件卡關。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讓同性婚姻適用民法?對於同志而言,收養的小孩在學校有狀況,只能由同一人前往、離世後一起打拚的家業無法給予老伴、保險受益無法共享,都是生活上極大不便。「家庭」的毀壞,是來自愛情的失敗,而非同志的真愛。而相同的親情,卻進不了同等的婚姻殿堂,換作是你願意接受嗎?
(待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