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何容易 --議題討論中的紛擾矛盾

Leave a Comment

撰文者: 醫學二 吳至真

    你問我立場,沈默地
我望著天空的飛鳥而拒絕
答腔,在人群中我們一樣
呼吸空氣,喜樂或者哀傷
站著,且在同一塊土地上
 
不一樣的是眼光,我們
同時目睹馬路兩旁,眾多
腳步來來往往。如果忘掉
不同路向,我會答覆你
人類雙腳所踏,都是故鄉------〈向陽,立場〉

        隨著近年來政治意識的自覺思潮興起,不同族群開始為自己站起、發聲,社會上充斥著百家爭鳴的氛圍,話題的熱度甚囂塵上。突然間,一切似乎都開始變調:討論往往淪為各說各話的爭論,每個議題都被簡單粗暴的劃分成二元世界(不是挺同,就是反同;不是挺核,就是反核......),小型分開的議題漸漸被一一綑綁、被分類、被貼上特定意識形態的標籤,黨派與候選人也爭相將自己做上「支持/反對某特定議題」的記號。最後,社會被硬生生拉開了一道大瘡疤,線的兩端被兩派陣營拉扯、撕裂,仿佛世界非黑即白,不與我者即視為仇人。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是真的民主嗎?還是永不停歇的意識形態爭執呢?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大家在建立「對一個議題的認同感」開始講起。畢竟我們大多都身為可以投票的公民了,自然早已形塑了一套自己的價值標準,且源遠流長的受到家庭、教育甚至是社會環境的影響,一時半刻是難以更改的,這點,大家應該都能理解吧?那麼今天,遇到了和自己背景不同、價值觀形塑過程和你是天壤之別的人,兩個人對同一議題的認同自然就會有所差異,那又何必期望,甚至強迫對方去認同你的想法呢?顯然是不可能也不合情理的吧?
                 再者,從議題被分類這點切入,本來每一項需要被提出討論的議題就是獨立而不互相干涉的關係(不然他們何必被專項提出呢?)。但歸根究柢,人性的缺陷之一,便是怠惰:我們懶得去分辨幾個相關聯卻不同的議題其中內涵的差異,發揮了強大的歸納思維,把所有有關聯的議題集合在一塊,冠上一個名詞籠統稱之。自以為有效率的做法,卻忽略了其中細微卻重要的多元可能,再經有心人士煽動,塑造「支持某項立場就是對自己所屬團體不利」、「反對某項政策即是某一黨派的支持者」等非理性言論,最終演變成各自維護自身利益而不細究議題本身內容,甚至出現跟風、盲從者,連釐清自己原本的價值觀和議題背後代表的意涵有無相符都沒有,就投入了支持或反對的行列。也難怪,社會價值的鴻溝只會越來越深,永無停止爭論撕裂之日。
                 也許,我們該回歸最原始的人性美德:尊重。往往只會將尊重用在維護自尊之上,卻忽略了,尊重應該是雙向的;互相尊重彼此表達意見與立場的權利,並進行理性有序的思辨,這個過程,說來容易,但談何容易!
                 希望各位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們,能在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聲音時,先深深吸一口氣,銘記著尊重他人的原則,並不要隨意套用自身價值觀於對方言論上,望能達成一場和諧、理智又有意義的議題討論。如此一來,焦點不再被模糊,我們也不再受制於種種附帶標籤的綑綁,而能真正的「暢所欲言」:這,才是真正民主珍貴價值的體現啊!

0 意見:

張貼留言